新商機--動力電池過甚之后,如何回收
【中國環保在線 固廢處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我國動力電池報廢也將成規模,車用動力電池退役后,如果不進行必要的回收和處理,不僅會造成資源的浪費,也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動力電池回收問題已經成為阻礙固廢處理乃至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大軟肋。
2020年累計達17萬噸 動力電池回收遭遇寒冬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的爆發式增長,推動了動力電池的銷量。但是,這也意味著動力電池的報廢高峰即將到來。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預測,我國動力電池的報廢量到2020年將累計達到12萬噸至17萬噸左右。
這么多報廢電池在一起的場面,想想就很“壯觀”,由這些報廢電池產生的污染和輻射會相當嚴重。因此,如何處置這些報廢的動力電池,成為了需要提上日程的議題。
動力電池回收遭遇“寒冬”
有港媒近日報道稱,內地目前為全球最大的鉛蓄電池市場,而每年產生的廢舊鉛酸電池超過300萬噸,廢舊鉛酸電池回收的市場潛力極大。廢舊鉛酸電池具很高回收利用價值,而舊電池再利用率達到八成,當中重煉的合金鉛錠可供鉛酸電池廠重用制作新電池。惟因缺乏完善回收體系,大部分舊電池最終流入非法市場粗暴拆解,內里重金屬、電池液最終污染環境。
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阻礙了動力電池回收呢?
業內分析認為,阻礙企業主動回收動力電池的關鍵在于無利可圖或只有微利可圖。專家表示,回收處理1噸廢舊電池的花費約5575元;回收處理1噸廢舊三元電池的收益為5900元;回收處理1噸廢舊LFP電池的收益為4000元;三元電池回收,可實現預期經濟效益,LEP電池回收則須通過提高回收處理效率以期實現經濟效益平衡。而在政策方面動力電池回收也一直缺乏監管,各方面對相關政策的執行不樂觀。
四大決策破解動力電池回收難
針對上述問題,政府、企業及消費者應該積極發揮聯動機制,推動動力電池回收和再利用產業的發展,減少動力電池的污染和浪費問題,延長動力電池使用壽命和價值鏈。
(一)研究電池標準化并落實可追溯體系
動力電池的標準化,影響了其回收和再利用過程中拆解、檢測等裝備復雜程度、一致性、安全性和經濟性,因此有必要對動力電池的結構設計、連接方式、工藝技術、集成安裝等標準化進行研究。
進一步落實《電動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技術政策(2015年版)》中要求的動力電池編碼制度及可追溯體系,盡快制定動力電池編碼強制標準,將可追溯系統與新能源汽車產品公告管理掛鉤,保證電池有全生命周期信息記錄,提高檢測評估的便利性和準確性。
(二)制定和實施動力電池回收獎懲措施
《電動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技術政策(2015年版)》明確了電池回收責任主體和追責方式,但是對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目前尚未有明確的賞罰機制,企業也沒有將動力電池回收看成是有利可圖的事情。目前,亟需制定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激勵實施細則,建立明確的賞罰機制。比如對未按照回收政策履行責任義務的企業進行必要的懲罰,包括行政處罰和經濟處罰,甚至與車輛公告和電池目錄掛鉤;可以對電池回收企業和電池再利用企業按照電池套數、容量等方式進行補貼、稅收優惠,保證回收再利用企業的經濟性。對消費者可以采用押金和獎勵并行的制度,消費者主動上交廢舊電池時,退回押金并增加額外補償,培養消費者動力電池回收的意識。
(三)加大回收再利用關鍵技術研發
需要加大對廢舊電池拆解、重組、測試和壽命預測等關鍵技術進行攻關,提高其技術成熟度和生產過程的安全性;同時提高電池拆解,重組及回收技術的工藝水平和自動化水平,提高拆解、重組和回收過程的效率,使動力電池回收的材料和再利用電池出廠具有經濟可行性和安全性。
(四)鼓勵商業模式創新試點
在開展技術經濟分析和評價的基礎上開展創新商業模式試點,積累經驗之后,對具有推廣價值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進行復制,避免一哄而上。落實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體系建設,并利用補貼機制和優惠政策提高企業和消費者的積極性,但要避免一些投機企業為了補貼跟風進入這個行業,形成公平和良性的競爭機制,以有利于產業健康發展。
工信部官員:正制定動力電池指導性文件
近日,工信部裝備工業司汽車處處長陳春梅透露,目前工信部正在加快起草和編制《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有望在年內公布。同時,已經進入最后打磨階段的動力電池技術路線圖也有望在近兩月發布。
《指導意見》明確了動力電池產業2020年到2025年的主要發展目標,也提出了促進產業發展的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020年的目標現在已經很明確了,2025的目標是:要進一步加快研發和生產新體系的電池,推動新體系電池的產業化?!?/span>
陳春梅介紹,《指導意見》將會在加快國家動力電池創新中心建設、加強鋰電池的升級和新體系電池的研發、推動產業鏈的協同發展、加強產品安全的質量檢查、完善管理業務體系等方面制定進一步的任務與措施。
除《指導意見》,陳春梅透露,動力電池的技術路線圖現在已經在做最后的文件打磨工作,并有望在近兩個月發布。
此外,陳春梅介紹,正在加快出臺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的實施辦法,會明確各方的責任,提出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另外會加強動力電池產品資源管理系統建設,現在正在制定新能源電池回收利用的試點方案,下一步將組織開展在一些重點的地區、一些可以回收利用的領域,做一些試點工作。
總結:未雨綢繆,盡快轉型
電動汽車行業的火爆導致動力電池的報廢率即將迎來高峰。盡管目前對于動力電池的處置有一些普遍的方法,但仍然不夠完善。
因此,我們需要未雨綢繆,盡快轉型,開發出新的處置方法。如果處理不當,就可能出現與1894年倫敦的“馬糞危機”類似的情形。當無法處理廢料時,或許會“置之死地而后生”,出現新的替代品。不過,相信隨著技術的發展,未來對報廢動力電池的處理方法將更加多樣。
文章鏈接:中國環保在線 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10583.html
-
2017年三元電池原材料價格走勢簡析[2017/04/19]
-
中天科技三芯超高壓海纜再獲突破[2017/04/11]
-
深圳沃特瑪電池發布澄清聲明 否認新能源物流車閑置等問題[2017/06/14]
-
在國內乘用車市場銷量同比微降的情況下,吉利汽車的銷量同比增幅超過70%![2017/04/13]
-
二手新能源車為何沒人要? 受電池性能難評定困擾[2017/05/03]
-
廢鉛酸蓄電池回收環節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 要抓源頭管控[2017/04/25]
-
我國動力電池回收行業企業布局情況盤點[2017/05/03]
-
邦普集團湖南第5期工程開工[2017/03/31]
-
PACK輕量化路線之電芯選擇[2017/03/30]
-
上海新能源車順利上牌只需記住這幾步![2017/06/27]
-
新能源鋰電池行業上市公司半年報亮瞎眼[2016/09/15]
-
2017年的上海國際車展上,松下車載事業部帶來了未來車載業務布局的更多信息[2017/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