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界跨界連連,誰才是最后的贏家?
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不僅有傳統企業的轉型布局,也有跨國企業的虎視眈眈,更有不少多元化且跨度很大的企業開始進軍新能源汽車制造業。
近期,新能源汽車界不斷被攪局跨界者“入侵”,前有樂視、格力等大鱷高調入局,后有中興、長虹等通訊電子巨頭效法跟進,今又有地產商中合置業攜100億資本強勢殺入、甚至連馬云/李彥宏等8大富商在新能源汽車的投資也遭到了大起底,一場“跨界風云”正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掀起:
1、地產商中合置業也想玩轉新能源汽車?
4月28日,中合置業有限公司與湖北咸寧市政府簽約,中合置業將在在咸寧高新區建設中合新能源汽車(華中)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100億元,將于年內動工,分兩期建設,三年建成,計劃年產20萬輛微型電動車和10萬輛高速電動汽車,預計年產值達500億元。
資料顯示,中合置業是中國供銷集團下屬企業。去年起,中合置業進軍新能源汽車產業,擬在東北、華北、華中、西南建設4大生產基地,華中基地落子咸寧。據介紹,中合咸寧基地設計日產汽車1000臺。其微型電動車主要面向農村市場和出口東盟國家;高速電動車則定位高端,以滿足內需為主。
2、從家電向新能源跨界長虹在下一盤大棋?
近日,長虹與四川發展再次聯手,欲進入新能源電池領域,成為繼格力后,又一跨界涉足新能源電池的家電巨頭。根據相關戰略合作內容,四川發展擬助力長虹控股公司以新能源、高鐵、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配套為目標,重點發展鋰離子電池等為代表的軍民結合型產品。
此外,長虹還將涉足化合物半導體芯片等領域。此前,長虹高調宣布進行整體智能戰略轉型,并公布了新的產業圖譜:在家電、軍工和IT分銷主業之外,打造移動、金融等新領域的五大產業布局。如今,從家電向新能源領域跨界,長虹在下一盤大棋?
3、中興新能源汽車今年投產理想能否照進現實?
4月13日,中興披露重要計劃表示新能源汽車將于2017年將投產,年產量有望達3萬臺,還要在電動客車上引入自動駕駛。中興于2016年進入珠海,宣布投資百億在珠海建設新能源汽車工廠,其操盤人為中興通訊執行副總裁田文果。
目前中興已經利用現有廠房生產了200多臺純電動公交車。出廠的純電動客車安裝了4G的車聯網模塊,所有車運行的相關聯的數據,每一顆電池電芯的參數,都能實時遠程監控到。
4、安防巨頭轉型新能源故事有點不同尋常!
3月17日,又一家造車新勢力進入新能源汽車產業,然而這次的故事有點不同尋常。不同于傳統車企和互聯網造車,也不像海外并購整車技術和資產的萬向和國能新能源,這次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是安防行業的巨頭——浙江大華公司。
首款量產車標配9個攝像頭、性能對標特斯拉、價格定位于15萬級的國民轎跑,研發工程師出身的零跑汽車董事長朱江明表示“零跑汽車是大華公司的第二次創業”。零跑汽車制造生產基地坐落于金華市新能源汽車小鎮,廠區占地面積約551畝,投資25億元,生產基地的建設將于今年4月份開工,預期2018年中完成并投入使用,此生產基地一期規劃年產能5萬臺整車。
5、群興玩具開啟“玩具+新能源”雙主業
4月1日,群興玩具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以29億收購浙江時空能源技術有限公司100%股權,正式開啟“玩具+新能源”雙主業。同時,群興玩具還擬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10億元,用于電池組建設及研發中心項目建設。
6、你認可新能源汽車界的"董明珠模式" 嗎?
2016年底,霸氣外露的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實現了其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目標;2017年3月3日,董明珠代表接受央廣記者專訪表示,格力的新能源汽車不能完全以盈利為目的;
2017年5月9日,董明珠出席在蘭州新區舉行的珠海銀隆蘭州廣通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開工儀式;回到家鄉南京的董明珠表示,銀隆新能源將把南京作為華東地區的重要基地,提升輻射全國和世界市場的帶動力,帶動更多產業在南京落戶,為南京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7、馬云/李彥宏等8大富商的新能源汽車布局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已成為各類資本競相追逐的寵兒。尤其是智能互聯網電動汽車,更受到了資本市場的追捧。
正是看到了這個巨大“蛋糕”,阿里馬云、百度李彥宏、騰訊馬化騰、小米雷軍、京東劉強東、格力董明珠、萬達王健林、中興殷一民等八大富商紛紛投資了新能源汽車相關領域。
8、樂視的造車夢可能要靠農家樂來養?
有關樂視的負面消息,從最早的月經帖,到后來的日經帖,到現在有時候一日好幾帖,真是越來越多。錢少,恐怕是樂視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易到風波不斷、樂視體育風波不斷、這不,今兒個樂視的造車夢又被人刨了。
記者走了一圈樂視汽車在德清縣和湖州中間的莫干山的樂視汽車生態項目,發現工地上除了被鐵絲網四圍,內設了簡易工棚,門口的方形石碑上寫著“上海綠地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樂視汽車生態園區項目經理部”,一旁擺放著“謝絕參觀”的標示,地表上沒有任何建筑物。造車掙錢這事兒還能不能成了?也許能成,也許要靠別的項目帶帶,也許這個項目是打造旅游景點,搞搞生態園辦辦農家樂,來一場宏偉壯麗的曲線救國。
高工產研電動車研究所(GGII)提醒國內跨界造車企業,一定要謹慎對待造車,需要做好充分的心里準備,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一定比想象的要大很多。GGII認為只有擁有充足的資金、強大的管理團隊、持之以恒的技術團隊的跨境造車企業才能在行業中獲取一席之地,最終國內只會有2-3家跨界車企存活下來。
看了以上的新能源汽車界的“跨界風云”,你覺得哪一家企業將笑到最后?
樂清市人禾電子有限公司(RHI Electric Co.,Ltd)專注于軟質PVC浸塑保護套、連接裝置配件和新能源電池連接配件的生產和研發。